不过这些谢自常抢了周福的风头,他们俩一个是商会会长,另一个则是副会长,看起来是上司和下属的关系,实际上则是竞争者的关系,商人们会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拉帮结派,比亲兄弟还亲,但一旦和平下来,他们又开始互相打击,想把对方弄死。
冬天是最好卖人的,现在许多外地的穷苦人家要典儿卖女维生。
女孩是卖不上价钱的,只有儿子能卖的贵一些,所以商人们花了低价就能买到女孩。
如花似玉的小姑娘,就像是清晨绽放的鲜花,只需要一捧粮食就能带走。
人们现在已经不认钱了,铜钱都不认,只认粮食。
货币只有在稳定的时候才能流通,所以林渊也还没有统一货币。
——
三花乖巧的跟在大人身后,手里还牵着更小的妹妹,她们姐妹俩瘦的就像骷髅,谁也不知道她们会到哪里去,她的大姐和二姐,还有大哥哥,都被卖了,现在家里只剩下父母和最小的弟弟,小弟弟还没有断奶,等他断了奶,或许也要被卖掉。
她们被赶到了一起,除了她和妹妹以外,还有很多女孩,她们什么都没带,家里也没什么能给她们的东西,父母们把她们卖掉,然后告诉她们,她们能去过好日子了。
可她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好日子。
她们想留在父母身边,哪怕吃不饱肚子,过不上所谓的好日子。
她们在原地待了三天,陆续有女孩被带进来,然后就上路了,三花没走过这么长的路,但是虽然路长,可她们能吃饱肚子了,一天能有四块饼!虽然是豆渣饼,但是上面抹了酱,她们在家的时候,连豆渣饼都没得吃。
但她们依旧心心念念的想回家。
虽然回家吃不饱,要干很多活,可夜里的时候,她们还是想家,同一个地方出来的姑娘们会聚在一起,边哭边说着家乡有什么。
但她们很快就不想了,因为太累了,虽然有御寒的衣物,也能吃饱肚子,可是路途太遥远,她们只能靠自己的双腿走过去。
等她们被大人们带进城的时候,她们嘴巴大张,不敢置信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她们都是小村庄出来的,见过最多的人,就是镇上的人,见过最恢弘的建筑,就是村长家砖瓦房,这样的城市,她们只在故事里听过。
那是她们一辈子都不会去的地方,或许等她们长大了,嫁了人,生了孩子,也会跟孩子讲她们听说过的故事。
三花拉着妹妹的手,在拥挤的人群中探出脑袋,她简直不知道自己的眼睛该看向哪里,妹妹在问他她:“姐姐,我们要去哪儿?”
三花:“我也不知道,大人们带我们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
她知道自己回不了家了,太远了,她也不记得回去的。
她们被领到了一栋大宅子里——特别大,她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大的屋子,她们十个人睡一间屋,里头的床她们从没见过,是上下铺的,没人敢睡上面,她们总觉得一定会掉下去。
所以女孩们两个两个的睡在一起,上面的床就空着。
三花和妹妹一起睡,好在她们俩都瘦小,一张单人床不仅能挤下,还有富余,三个人睡都行。
第二天,她们就被叫出去,不满十岁的站到一边,十岁到十五岁的站到一边,十五岁以上的站到一边。
三花看着自己不满十岁的妹妹被带走了,她哭着去求大人们,别把她和妹妹分开,她妹妹太小了,不能干活,她能干,她干两个人的份,只求大人们别分开她们。
大人笑着对她说:“夜里你们还在一个地方睡,白天各有各的事。”
三花不信,她爹娘曾经就是这么哄她的,然后大姐姐不见了,后来二姐姐也不见了。
她跪下去,想给大人磕头,她天真的想,只要把头磕破了,大人就会把妹妹还给她。
然而她却被一只手拉了起来。
三花抬头看去,看到的是一张好看的脸,三花没读过书,不知道几个词,但她听村里读书的大哥哥说过,她只记住了一个词,风姿绰约。
虽然她不知道这个词是形容男人还是形容女人的,但她愿意用她所知的最美的词汇去形容眼前的这个人。
他很白,皮肤像玉石,他也很高,像一棵笔直挺拔的树,他站在哪里,哪里就是世界的中心,他抬眼的时候,叫人不自觉的屏息,甚至不敢去直视他的面容,那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气势,叫人望而生畏。
三花不敢哭了,她张着嘴,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
然后她听见这个好看的人对她说:“你妹妹还小,要去读书,不用担心,你每天晚上都能看到她。”
三花傻乎乎的看着她,刚刚怎么也不信的她,竟然相信了,她点点头,十分乖巧地说:“那我要干什么呢?”
那人冲她微笑:“你乖乖的长大就可以了,或许会去做点事,你怕辛苦吗?”
三花连忙说:“不,我不怕,我什么都能做!我能种地,还能照顾弟弟和妹妹,可以喂鸡,还能去挖野菜,我什么都能干!”
那人依旧在对她笑:“你很厉害。”
三花的脸红了,她厉害吗?以前从没人夸过她,不管她干得再多,也没人夸她。
“好姑娘,到那边去站着。”那人温柔的提醒她。
三花红着脸走过去,但她的目光紧紧跟随着他。
林渊到的时候正好看到一个瘦的要命的小女孩要对一个管事的磕头,他拉了一把,说了几句话,然后才问管事的:“清点过了吗?来了多少人?”
管事回道:“共三千八百人。”
这是第一批。
林渊的眉头总算舒展了一些。
人们稳定下来以后就会想要成家,现在高邮泰州这两个最富裕的地方,男女之间的关系是最融洽的,几乎每天都有人成亲。
他倒是不担心人们选择单身。
现代,如果结婚的人少,生育的人少,或许上面的就要头疼了,因为新生儿代表新生力量,新生命的减少意味着数十年后社会进入老年化,那时候就要开始走下坡路了,对一个国家而言,这几乎是致命的。
但是现在,成家立业是深刻在人们脑子里的东西。
一旦他们有了钱,有了立足之地,就会想要成家,无论男女。
国家,就是由一个个小家组成的,这些小家确立了社会的稳定性。
男女之间,情丝缠绕。
这不是林渊能控制的东西。
林渊只是尽可能的,给他们提供产生爱情的土壤。
他希望人们因爱结合,因爱生育。
林渊冲管事的笑。
管事的吓了一跳,南菩萨这么看他干什么?南菩萨好像喜好男风?
可是他都一大把年纪了,儿子都有两个,他该怎么隐晦的拒绝南菩萨,又不冒犯他呢?
哎,管事的在心里叹了口气,自己这么优秀,可真是件麻烦事啊。
第72章 072
如今的大户人家培养子弟, 君子六艺是必懂的,尤其是有底蕴的大户人家, 传承百年——甚至还有自称千年的, 他们培养子弟的办法更多, 也更仔细, 上层对下层进行精神统治, 就有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说法, 可上层对这种说法完全嗤之以鼻。
他们不像百姓,百姓的女儿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 但对大户人家而言, 女儿也是筹码, 他们把女儿嫁出去,是要得到更多的利益, 所以他们的女儿必须懂琴棋书画, 不仅要做一个好主母,还要做丈夫的解语花。
总不能丈夫谈到风花雪月, 做妻子的在旁边谈今天又缝了几件衣裳?
女红对她们而言, 只是用来打发时间的休闲,真正手艺好的都是绣娘,而她们养得起几个, 十几个绣娘,又何必亲自动手呢?只有表达关心的时候,才会自己做一做,这代表了重视, 轻易不会送出去。
她们的智慧和知识是代代相传的,大家族中男女大防严密,请男先生?礼教上过不去,十岁以前还好,十岁以后,任何男性,哪怕是自己的亲兄弟,一年都见不了几次面。
女先生?真正有学识的女子怎么可能在外面?她们大抵也是家族传承,受的是最严格的教育,自家女儿都没教完,还去教别人家的?
所以一般是由母亲教育女儿,为了保证家族下一代的质量,大户人家结亲,首要打听的就是对方的女儿是否贤良淑德,是否读书认字。
他们有他们的智慧,一个优秀的大家闺秀,她不仅要精通文学,还要懂术数会算账,要知道怎么配合丈夫,还要学会在内宅里的御下之术,她要是一个全才。
要让丈夫离不开她,成为丈夫的助力,在丈夫身上分享权力,甚至有的厉害的,还能控制丈夫。
这样培养出的女儿,才能保证家族兴旺。
儿子,那就更重要了。
他们除了君子六艺,自幼还要跟着父兄增长见识,他们要学的东西只会更多,甚至有时候,他们连内院女人的本事都要学,不仅内在要好,外在也要好。
长得好看自己占便宜,但要是长得不好看,就得非常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谈吐,还有气质。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