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盛世慈光 完结+番外 (吾心大悦)


  所以德光帝本想问问沐慈的看法,可沐慈出京好几天,找不到人。一回来又抱病,德光帝心疼且来不及,就不好让沐慈拖着病体入宫。
  怎么办呢?只能拖……
  一拖二拖,又拖了好几天。
  拖到沐慈的病养好,一大早他神清气爽起床,把早晨的行程都延后,上朝去了。
  一般来说,楚王是不管事的,国家政务都是德光帝和朝臣在处理,楚王一不过问,二不干涉,三不评价,实在是个模范好藩王。最妙是楚王连上朝都少,虽说主要是身体原因,七病八懒的,但实在减少了大家的压力。
  天家两兄弟感情其实不错,这让观望的朝臣松了口气——不用站队,不用看两边脸色,不用猜测谁的立场,只老老实实把事情办好就行。
  但是!
  但是,每次楚王上朝,必有大招,这是公认的了。
  有赶去皇宫参加朝会的朝臣,见到楚王的追星车这时辰往皇宫方向走,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拿出朝会议程看——研究楚王在哪里发大招?该怎么应对。
  可是……今天朝会议程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啊!
  楚王总不可能辛辛苦苦……别笑,对楚王那身子骨来说上个朝的确是个辛苦活儿。所以,楚王总不可能辛辛苦苦去打酱油吧?
  再看!
  议程中只有两个与楚王相关,一是商议筹建文庙武祠;二是泰和楼一案。朝臣纷纷思忖楚王的立场……于是乎,武官大喜,文官想哭。
  牟渔照例近身护卫,白霖领着两个将军过来与楚王汇合,一起入宫。侍卫六军的几个将军现在都轮班,每天就一两个人上朝代表一下,其他人都在西山大营里练兵,监督军改。
  德光帝一早得到自家九弟上朝的消息,朝会还没到时间他就兴冲冲进了紫宸殿,直接从御阶下来,抓着沐慈的手就是一通打量,化身老妈子说沐慈不懂得养身,总是生病让他担心。
  众臣:……大家印象中沉默寡言,厚重沉稳的皇帝呢?
  沐慈也不解释,安静听他说怎么保养身体……朝会开始,沐慈才拍拍德光帝的手说:“乖,做你的正经事去!”
  众臣:……
  却见被“拍拍”的德光帝不仅不恼,还笑眯眯,乖乖坐上龙椅去了。
  众臣:……表示什么都不想说了……
  这些天,风和日丽,天下太平,边境捷报频传,没灾没难,是难得的全国安稳的时期。其实也没什么大事要说,非说有大事,就是关于筹建文庙武祠一事了。
  这事,德光帝与楚王一条心,清河王同意,连病好的定王都表态支持,常山王那个杀神更别提了。就没有什么人再反对。
  自古以来,都是谁拳头大谁有道理。
  但没人反对,不代表事情顺利。这一两个月来,因没什么大事,官员们精力过剩,围绕各种繁琐的礼仪之争,激烈扯皮,互相飞鞋子扯帽子,把朝堂演变成比武台,再怎么打都不喊累。
  因为文官终于回过神来,不肯和武官齐头并进,非要处处高一头,比如门要大一圈,殿阁要高一层,祭祀规格也要高一等……可武将不干啊,头一遭扬眉吐气,自然坚守阵地,说他们拼死为国,死得人更多,得要比文官高三四层才够放,不肯叫文官压一头。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今天大家都保持了克制,陈述各自观点,没有上演全武行,偷偷看楚王表情……神色淡淡然,看不出端倪。
  这些话都说了千百遍了,都说自己有理,僵持不下,德光帝也不好做判断,于是问:“九弟,你有什么看法啊?”
  文官觉得皇帝是猪队友,武将觉得他是神助攻……问楚王,那不摆明支持武将么?
  不论暗潮如何汹涌,所有人的视线齐刷刷对准楚王。
  沐慈并不着急表明立场,懒散斜倚在柔软的王椅上,在上百道视线下安之若素,不紧不慢问了个不相干的问题:“诸位的有谁知道是要先做饭,还是先吃饭? ”
  这问题还要回答吗?
  沐慈说:“米都没下锅,大家就为了要用什么碗,装什么菜,摆什么位置而争执……不怕夜长梦多么?”
  众人面面相觑。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大家还真怕旷日持久的扯皮导致鸡飞蛋打,历史上不是没有过国家政令朝发夕费的事。
  沐慈道:“不如先让钦天监选好址,大家搞个奠基仪式,把地基挖好,生米做成熟饭,再慢慢商量怎么吃的问题。”
  也对,在天下人的注目下成功为两个庙堂奠基之后,若有人想推翻前法,就不那么容易了。于是,文武火速达成一致,定下在十一月十六黄道吉日,为两处圣殿奠基。
  ……
  这事算告一段落,然后是泰和楼一案,两个御史不肯退步,非要严惩嫌犯。
  此事和楚王有关,但德光帝并不想当朝问他的意见,怕他若想保下常大学士的公子……这个得私下操作。
  可沐慈是“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在朝上直接说:“不论是谁,犯了重罪,应该怎么量刑皆由三司依律裁决,该判流配就流配,该秋决就秋决。”
  沐慈再次强调:“国家法律在上,情在法下,王也在法下。”
  有了“律法在上,情在法下”这个基调,常大学士的公子被判斩监候,就是先羁押,等到第二年秋天再进行秋审、朝审,然后决定是否执行死刑。相当于死缓。
  同样,有了“律法在上,王在法下”这个基调,安顺郡王也倒霉了。虽然他把苏砚所说的几大罪都推给了下属,自己只推说不知,但他根本不能完全逃脱干系,怎样也有个御下不严,监管不力,纵奴行凶的罪名。且他国丧期宴乐,武力抵抗圣旨和御林军是板上钉钉的,这么多眼睛看见呢,抵赖不了。
  没有人问楚王的意见,大家都清楚泰和楼一案是怎么回事,判轻了对不住楚王,判重了又伤了德光帝颜面。
  不过呢,沐慈不发表意见,不代表没人敢说话。作为管理宗室的宗正寺卿清河王,要怎么处理安顺郡王是他分内的事。清河王看场面僵持,知道自己该站出来说话啦。
  清河王辈分高,声望高,圣心也足,办差事根本就不怕得罪人,再说得罪安顺郡王也没什么压力。清河王于是说:“安顺郡王行为不端是事实,按国家法律也好,祖宗家法也罢,不能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但他所涉,并未伤及太多无辜,纵奴杀人也没有确证,不算罪大恶极。依律,降一级爵位,罚三年禄米。依宗法,发配到皇陵,思过几年也就是了。”
  一般皇族都不能正法,但犯错的不能不管,女性都发往静业寺清修,为皇族家国祈福;而监禁男性的法子就是送到皇陵,对外说是守灵尽孝也好听点,不伤皇族颜面。
  德光帝见自家九弟没反对,且这样也保住了安顺郡王的命,就点头同意了。
  作者有话要说:
  大幸三港,分别在:
  南部徐州,崔口港
  东南部扬州,蓬莱港
  东部魏州,天泽港
  
  第289章 阴差阳错·昏招
  
  散朝后,沐慈身体不适,德光帝本有一肚子话想留他说一说,却不好强留,让他赶紧回家休息。
  今天是赵太师轮值,在德光帝身边辅助理政。德光帝对这个老师很依赖,处理政务的时候总喜欢问他的意见,这一次也很自然,问起赵太师此次对安顺郡王的处理……送皇陵监禁,是不是正确?
  赵太师看德光帝有一丝犹豫……
  不!不能叫任何人破坏德光帝和楚王的兄弟关系,安顺郡王算什么,只占了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便宜,要说用处,唯一用处就是当猪队友拖后腿。
  及不上楚王一星半点。
  两权相害都要取其轻,更不要说一利一害,还需要选择吗?
  赵太师不用选,果断说:“陛下,老臣不是宗室,不敢评判宗正寺卿清河王殿下的决断,”点出这次处理是光明正大,正统合法的,又道,“但老臣想起一事,若陛下不嫌老臣啰嗦,就容老臣讲上一讲。”
  德光帝自小被赵太师教导,知道老师是个有德行,有智慧的人,立即正襟危坐:“请讲。”
  “老臣年轻时曾断过一个案子,是真人真事。”赵太师说,“我所辖州郡内有一富户,人称员外,嫡妻过逝,留下一子。未免儿子受罪,员外便续娶了妻子的亲妹为继妻。这继母对姐姐留下的长子极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有好吃好玩的,先给长子,亲生儿子反要靠后;有好先生,先给长子聘请,长子稍有不满,立即换先生,而自家儿子只送入乡学;总之,长子要什么给什么,千依百顺。谁敢给长子半点气受,继母必给长子撑腰。就连两兄弟犯了同样的错,这继母也要拦着丈夫不要打长子,自己儿子反倒被打个半死……街坊邻居都说,这继母是极好的,最挑剔的人都说不出她的不是来。”
  德光帝虽有些奇怪,却也点头:“的确是极好的。”
  赵太师只捻须,微微摇头:“老臣还没说完……后来这家的二子年纪轻轻就考中秀才,而这家的长子不学无术,骄奢淫逸,无法无天,无人能管,因不知天高地厚得罪了更厉害的人,争执时被家奴围殴一顿,失手打死了。出了人命,这案子由老臣来断。可仵作说殴打并没下重手,不会致命,这长子死因是身体太弱,年纪轻轻就被酒色掏空了身子,随便碰一碰就不行了……老臣只能轻判,本还担心苦主不平,谁知这继母并无不平不说,还给凶手求情,在接罚银的时是欢喜的……陛下,这世上有哪样的父母,在爱子枉死后,接凶手赔银是欢喜的?”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