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世子狂点头,深以为然。
定王看着自家儿子,再看看好基友天授帝的小儿子,怎么总有一种“人比人得废,货比货得扔”的感觉呢?
“你二十圈跑完了?”定王放箭!
明显没。
贤世子蔫头耷脑,灰溜溜继续去跑了……
作者有话要说:
①草原邻居:就是在草原上生活的邻国。十一年前北戎、西凉两个草原邻居,曾联合西部高蕃,南部南理,四国联军入侵,差点攻破大幸。
②迷梦,是寿王刺杀定王时候,给他下滴毒,让人沉睡在梦中死去。解药只有一粒,却需要至亲之人心头血为引。
第240章 家和·入住王府
因沐若松去西山大营,并不可能天天来回奔波,就不能每天回春笋院来。再加上沐慈这边,每天有人来回事,天天从定王府大门进进出出,不方便。
沐慈就要先行搬回楚王府去住。
牟渔是要去西山大营压阵的,也得有几天,很不放心,便细细叮咛沧羽和微生疏两人寸步不离保护沐慈,又要乐恕带着和顺,小心照顾沐慈起居,把乐镜也召回,以防沐慈忽然病倒。
沐慈这边则送沐若松出门,给他整理衣领,似贤惠小媳妇,温柔道:“你刚去,别心急。我也不要你一时半会儿的就做出成绩。入营先多看多想多问,只别多管。有事和阿兄商议,也可以召集大家集思广益,不能决断的就派人回来问。”
“嗯。”沐若松点头。
“当面应该没人敢给你脸色看,只是背后总有人议论,若不过分,只当过耳轻风,吹过就算。别学妇人吵架。”
“知道,我不在意的。”
“在意也没事,若有人欺负到你头上,别忍着,只管扬起拳头开揍,最好一次性打服。当兵的都是直脾气,不会记仇,你厉害,他们就服你。”
沐若松笑,看左右没人,抱着沐慈亲了一下。
沐慈也抱着他亲,又道:“对新兵推行剃发,别太强硬,都是年轻人,和他们多讲道理。优先剃发的给予奖励,落后的也不必罚。我会请做头套的师傅过去,每个人都可以保留头发做头套,费用由我承担。”
沐若松眼睛一亮,这样一来,想必大家的抵触就会少许多。
沐慈笑道:“你的头发也做成头套,等你过几天回家来,就可以用上了。”
沐若松想想,道:“应该用不上吧。”
“在我这里自然用不上,我就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干净爽利,英俊阳刚,看着舒服。只是以后你总得见家人,在外见朋友,还是用上吧……总要顾及一下你家人的感受,他们很心疼你。”
沐慈为沐若松有个极好的家庭,感到由衷高兴。
,看吧,沐慈就是这样体贴入微,真心实意。沐若松有一种安稳踏实的幸福感,笑着又低头亲吻怀里的人。
沐慈也回应他……
两个人都知道不能耽误事,便克制了激动,亲吻满是温情。
沐慈轻抚沐若松的面容:“子韧,你能力有多大,我给你的舞台就会有多大,我要你飞得更高更远,不要畏首畏尾,不要辜负自己,大胆前行!……而我会在你后方,成为你最坚实的倚仗。记住了!”沐慈道。
“好!我记住了。”沐若松心中潮湿,情意澎湃。
“这是我给你的承诺,永远有效,直至我生命的终结。”沐慈认真看着沐若松。
沐若松心头巨震,沐慈从来不与他说永远的。
现在,却是承诺了永远……
沐若松却不觉得多么激动,有一点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幸福,他抱着沐慈,一只手找到沐慈的手,与他十指相扣:“我也会努力强大起来,挡在你前面,永远做你最坚定的保护盾,直至生命终结。”
心动也许只是一秒,快感能持续几分钟,而牵手的信任,却是一辈子的。
两个人牵着手,郑重认真做出承诺。
在未来的几十年,他们也的确一直坚守对对方的承诺,直至他们各自生命的终结,直至永远……
西山大营。
白霖等几人看到牟渔也顶着一个青皮脑袋,一下子就清楚自己该怎么做了,只是到底有些不舍得,也有种被逼着上梁山的不舒坦。可等他们听了沐若松说出剃发的好处后,作为一个合格的军人,便没有理由拒绝剃发。
况且楚王还许诺——可保留头发做成头套。
白霖便没有了任何抵触情绪,觉得这样也好,当兵无发,方便又轻松,出营见人戴头套,两厢方便……他反而觉得楚王为人厚道,思虑缜密,是个能成事的。
所以白霖在兵丁操演后,宣布新兵剃头令,引起哀鸿一片时,他第一个以身作则,坐在三军面前,把头发剃成了小平头。
何秋军和戚风本来就是沐慈心腹,见牟渔都剃了,也不觉得为难,跟着剃了。
得!
大将军个个无需黥面的,都剃发了,新兵蛋子本该黥面,以剃发代替,也不觉得多难接受了,反正还能做头套呢。
因楚王推出《长乐外伤论》,在战场活人无数;又选聘退伍禁军入王府做事,让楚王广受军户爱戴。
新兵都是军户家庭里的年轻人,原先入伍,家中都愁云惨雾——因为多个人去卖命了,且还是卖一辈子命。可在得知自家子弟被选入侍卫六军后,几乎家家挂鞭炮庆祝。
所以楚王的军令,本身拥有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
新兵又处在最热血的时期,对楚王这个心中偶像,全民男神,那是无比崇拜的。大部分是楚王的脑残粉,认准一个念头——楚王不会害兵士!所以踊跃剃发。
人呢,就怕从众,大家都剃发了,一模一样青头皮,留头发的反而很特别了……一些犹豫的也就半推半就,跟着剃发了。就连一些本就黥面的兵丁,也有好些个要求剃发的……奖金很丰厚呢。
白霖还没见过这么容易推行的军令,啧啧惊奇……简直神了!
本该引起轩然大波,说不得还要反营,真的要割掉几个人头才能推行的“以剃代黥”,在楚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的操作下,这么简单的给推行了。
……
因着剃发顺利推行,卫终都要哭了……他看着牟渔的青头皮,再看兵营一堆青头皮,在想自己要不要跟着表忠心啊?
可他本就比旁人少了东西,如今……
牟渔大度摆手:“阿弟说了,只在军中新兵中推行,其他都可免了。”
卫终简直感恩戴德,就差跪舔沐慈脚趾头了。
……
天京城里,许多幸灾乐祸,想要看侍卫六军反营的人都失望之极。本来还准备在剃发令引起轩然大波的时候,推波助澜一下把事情闹大的敌人们也失望了。
就算指挥御史抨击,也只能参奏楚王不顾祖宗成法,不顾个人尊严而乱来,从礼仪的角度来指责。
因楚王控制得好,只在新兵中以剃发代替黥面,并未全军推行,也不“祸及”他人。且军户是比下九流还不如的人口,割了一茬还有一茬的“庄稼”,读书人并不愿为几个兵丁和楚王杠上。
除了一些被指使的人总咬着不放,大半的舆论只把这事当笑话讲讲,反对的声音没掀起多少浪花。
就连御史,气咻咻在朝堂指责楚王,话里话外想挑拨几个顶着头套的大将军与楚王生隙,也因说得太隐晦,大将军有真没听懂的,也有诸如白霖有听懂却不想懂的。
大将军没反应,旁人也拿他们没办法。
就算指责他们剃发,仪容不整,不敬君家都不行呐——大将军虽剃发了,却都戴了头套,并没直接顶着青皮脑瓜上朝。
话说,戴头套这事,是绝对不能指责的……
因为朝官的年纪都比较大,年纪一大就容易产生某些小问题,譬如说——光荣谢顶。
在朝堂上就有好几个,甚至包括一个御史都是头发过于稀疏,不得已戴了头套哒,所以……
剃发风波,就这般平静地落下帷幕。
当然,沐若松和牟渔其实并不轻松。因担心夜里,剃发的新丁情绪激动而炸营,他们连着几个晚上都在西山大营巡营,觉都没个好睡,并不能回家。
……
沐慈这边,没有什么风波。
沐慈懒得与人交际,便有乐恕出面,谢过定王府招待,又告知了贤世子与朝阳郡主,一行人就回了楚王府。
楚王府内部并没有大范围的修缮,只修建了新围墙。按沐慈的图纸建地特别高,凹凸不平,看样子都十分坚固,每隔不远,就立着一座小箭塔。
金字匾额上书“楚王府”,两侧是大气的门联,都是天授帝亲笔遗迹。
匾额下是一扇威武的包着厚厚铁皮,然后漆了金紫色漆的大门,门两侧都建了门房,有三层楼高,顶楼面积极大,看着都似一个小型藏兵所,还支着巨大才车弩,精铁的箭头闪着寒光……
这要是有谁不开眼,想冲击王府……
跟羊入虎口无异啊。
阿慈,这是按照战斗堡垒做的吧?您可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多么会拉仇恨值吧。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