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乔入农门 (桃之夭夭夭夭)
- 穿越重生
- 作者:桃之夭夭夭夭
- 更新入库:04.09
虽说是做戏,可似真似假的抱怨一番,乔墨自己都觉得太酸。
“我倒觉得你舅舅嫌弃的对,你窝在这小村子里能不委屈?那林正没钱没势就罢了,却连人也不在身边,你这算是什么呢?”司徒煊摇摇头,满眼都是乔墨很傻很天真的表情。
乔墨只是笑笑。
司徒煊又问:“算算时日,他走了也有些时候了,可曾写过平安信回来?”
“写过。”
“跑商的人行踪不定,有信也是难得了。不知他那商队叫什么名字?领队的是谁?你眼下身子越来越重了,不如我帮你打听打听商队的消息,你捎个信给他,让他早些回来吧。”
乔墨沉默了一会儿,摇了头:“他既然有心要做出成绩才回来,就让他去做吧,家里这么多人照顾我,也出不了什么事。让他闯一闯,总比将他拘在家里,他却时常心在外好的多。大不了明年就回来了。”
“你倒是看的开。”司徒煊一副无奈表情,不再问了。
乔墨心下微微一松,试图看出司徒煊突然问起林正是有心还是无意,但对方的表情没什么异样,实在难以揣测。
司徒煊仿佛真的只是临回京前来看看他,用过午饭便告辞离去,当然,此番来还带了一车年礼,十分丰厚。乔墨虽觉得不该收,可人家都送到家里来了,无法拒绝,只好罢了。另又将先前准备的年礼给他装上,与对方的年礼相比实在太薄了。
好在司徒煊并不在意,笑着说明年再来。
乔墨却因司徒煊的一番问话而心绪波动,不免担心起林正在北边是否安好无恙。
☆、第89章 齐琮到来探真意
这个年算是过的极热闹,乔墨却觉得没什么意思,反不如去年和林正两个人过的开心。
年前觉得时间很慢,正月里是窜门走亲戚,时间很好打发。林正这边的亲戚都在本村,乔墨这边也只有京城齐家,再勉强算上方锦年,他与宋菡是私交,堂而皇之去宋家倒是唐突。
忙忙碌碌,家里也招待了好几家客,转眼元宵节都过了。
城里的铺子初八就开业了,仍是由沈风代为照管。乔墨在年前就给他们每人包了个大红包,眼下是新的一年,初八当天又每人封个红包,钱虽没多少,却讨的是个喜气。
沈风原本可以不在铺子里兼职,他与宋菡签订的写作协议足有五年之长,虽只写了短短两个月,故事却极受欢迎,他的笔名也由此颇受推崇。过年这些天茶楼书肆说的都是他写的故事,差不多场场爆满,有其他跟风者写着类似的故事,哪怕硬搬了套路,却过于扭捏牵强,也没甚新意,终究比不过他。
如今沈风双份工作,收入颇丰,不仅使家里好过起来,更是抽空重新温习旧课,打算下科再考。
经过那么多事,沈风对于仕途已没什么渴望,不过是想取个功名,得些便利罢了。
沈风与宋菡在正月里都亲自去了上林村拜年,乔墨虽不便登门,却是回了礼。
宋菡以前就是个闲雅人,每天不是看书就是偶尔跟随阿么出门应酬,唯一喜欢的便是在大哥方便的时候与其一起外出,看学院的学生们谈诗论画、开社夺魁。现如今却是不同了,他有了自己的事情做。虽说是经商,却因沾了笔墨纸香,算是文雅事,家里不仅不拦还大力支持,使得他越做越感兴趣,每天都忙忙碌碌精神十足。
正月里登门拜年,宋菡一张嘴就没停过,将报刊近况以及之后的计划打算全都告诉了乔墨,又请乔墨给些建议。
乔墨哪里给得出什么建议。现在的宋菡与两个月前不同了,那时宋菡完全是门外汉,什么都不懂,两眼一抹黑,现在却讲起什么来都头头是道,乔墨已是比不了了。
天气渐暖,大地化冻。
村里人开始准备春耕,今年乔墨却是不忙这些了,除了沙地,其他的水田旱地已全部租了出去,包括后来买的半顷地。原本还想买肥沃好田,可那样的好田没权没势根本买不着,连这半顷地还是托了宋家的关系才买到手。一等良田,加个小小的庄子,一共四百二十两。这还算是友情价儿,要知道单买五十亩地就得四百两,庄子再小也是齐齐整整的小院子,里头大小六七间房呢。
那小庄子离的稍微有点远,乔墨不打算另找庄头,到时候让刘伯去管庄子,家里这么些人够用了。
乔墨单单留着那片沙地不为别的,就是种西瓜。
家里的马被林正骑走了,只有等着李阿嬷家耕完地再去借牛,反正种西瓜不急,地可以慢慢儿犁。犁地的时候又专门上了一次基肥,之后就让地先空着,再好好儿养养,移苗差不多在清明之后了。
盘算好春上要忙的事情,又支了笔银子给刘伯买农具,以供应庄子那边使用。
刚进入二月就下了场雨,春雨贵如油,细细密密下了两天,气温又降了些,白天也觉得寒浸浸的。随着时间推进,乔墨心里越来越烦躁,甚至带着一丝恐惧,因为产期越来越近了。
这日天刚放晴,他懒洋洋的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眯着眼睛似睡非睡。
“公子,来客了。”张夏在耳边轻说,声音里满是喜气。
“谁来了?”乔墨一面睁眼一面猜测,能让张夏觉得高兴的客人,绝对不是司徒煊,也不会是方锦年宋菡等人……他倒疑惑了,还从没见张夏对客人这等态度呢。
不等张夏答话,已有一道清俊又陌生的身影出现在院子里,那张略带稚嫩的脸似有几分眼熟。
“齐琮见过表哥。”来者是个少年,约莫十五六的样子,眉眼带笑,仿佛阳光都灿烂了几分。
这时张夏在一边低声介绍:“这是舅老爷家的二少爷,今年十五了。”
乔墨这才明白感觉对方眼熟的缘故,朝其身后看了看,紧随其后进来了不少人,可除他外,都是随从家仆。
“就你一个人来的?”
“是。”齐琮笑着说:“父亲说我大了,让我来这边的鹿鸣书院游学,顺便见见表哥。我来的时候老三吵着要跟呢,他一直念叨着要见林正大哥,当初他顽皮,失脚掉在结了冰的池子里,若不是林正大哥将他捞起来,只怕他早就没命了。”
“以后总有机会再见。”乔墨见他风尘仆仆难掩倦色,知道他定是一路奔波过来,便让张夏去收拾屋子。自家表弟过来,一定得好好儿招待,只是……目光扫过其带来的庞大仆从队伍,犯难了。
这小少爷排场够大的,出个远门带这么多人伺候。
齐琮见他眼神儿不对,立刻知道是误会了,忙说道:“我只带了两个人,一个常随,一个书童,其他人都是父亲送给表哥使唤的。”
“送给我?”乔墨将齐琮三人刨开,粗粗一数,下剩足有六个人。“舅舅先前就已经给了人,我这儿房子有限,用人也很有限,又送这么多人我也用不着啊。”
齐琮忙说道:“他们都是齐家的老人,皆是以前在大伯院中服侍的旧人,身契一并带来了,表哥只管收下,哪怕让他们种地都行。我看表哥家旁边的空地还挺大,不如再扩建个院子,多盖两间屋子,以后表哥还要添小侄儿的,屋子少了哪够住。”
人都带来了,退回京城也不现实。
乔墨仔细看了看,这六人除了两个老人,其他四个都是二十多三十来岁,其中两个是哥儿。乔墨把他们住宿的问题丢给张夏安排,都是齐家出来的,想必都认识,怪不得先前那么高兴呢。
看来建新房是迫在眉睫了,只是眼下农忙,哪儿找人去?
说到建房,年前天寒地冻的,司徒煊的山庄和厂房全都是选了地方,运了砖瓦木料,而没动工。前两天见有人往那边去,估摸着要开工了,村里人肯定是腾不出空子,也不知哪里找来人。镇子?城里?
虽说要从别处找人,人工估计得贵些,可这么多人总不好都挤在一起。
眼下刘伯不在,才来的几个也不熟悉情况,乔墨自己也不好出门,就让刘老嬷去找一下李家的李大叔,托对方给问问。因为眼下农忙,各家能空出的人手有限,少不得将工钱提一提,还得管饭顿顿有大肉,也不能住的太远,否则做完工赶不回去也没地儿住。这些都得提前给人说好,免得到时候麻烦。
另外还得再找里正来量地。
原本这房子格局盖个后倒座倒好,但后面有菜地,乔墨暂时不想动,便在东边挨着加个院子,多盖几间房。
要说乔墨留下这些人倒不完全碍于情分或是什么长者辞不应辞之类,而是他考虑到家里地多,眼下是只有刘伯管管就行,可往后有了钱还打算再添,总得有人手用啊,何况家里生意做大了,他也得多选两个人手帮忙。齐家送来的这些人都是世家大族自小训练的,可比买来的新人强远了,何况还少了买人的钱,也不用去遭受贩卖人口的心理折磨。
量地的事儿倒是办的很快,熟门熟路,也没多少银子。
托给李大叔的事儿倒是难些。李大叔倒是也尽心,可家家户户忙着地里头的活儿,毕竟关系到一年收成,谁也不敢耽搁。西院编织的工作已经停了,要过了农忙才行,秋哥儿跟着一块儿下地,李良和李喜于文几个像去年那样请了假,铺子里由沈风坐镇,除了钱小又有刘石每次送了货后在那边帮忙。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