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突然想回沈家?”皇后惊奇地问道。
“想看看我那群堂侄、堂侄女们。”
沈雨晴沈家人都没见全过,更别提姑家的人了。她对萧家那堆孩子还挺感兴趣的,听沈夫人说,这些孩子都很伶俐可爱。
虽然,沈夫人自己也没见过。不过萧将军夫妇长得都不赖,儿孙肯定也好看。
“我最近正好琢磨着怎么打压宫里那群女人的气焰,省亲这招正好。”沈贵妃补充道,“而且不能给别的女人这个恩典,必须是独一份,不然他们还是会折腾,以为自己多能耐。”
皇后娘娘深以为然:“我回头和砚君说说。”
沈雨晴贵为贵妃,还怀有身孕,再加上多年未见自己的姑姑,皇帝陪她回娘家看看,虽然有些逾矩,但也抓不到大错处。除了能让人嘀咕一句妖妃迷惑皇上,别的也没法多说。
说到底,妖妃还怀着孩子呢!
皇帝登基三年子嗣单薄,就一个公主还是登基之前生的。前头安婕妤那胎就不说,安婕妤本来怀孕的时候位分就不高,没什么可比性,这次怀胎的可是贵妃娘娘。而且前头才夭折了一个安婕妤生的“皇子”,这一胎皇帝更重视、更小心谨慎也就说得通了。
不过这都是后期的打算,现在萧家人还没到呢,要等人回来了,沈贵妃才好借机省亲。
这会儿,沈贵妃还在和皇后娘娘议论班师回朝的事情。
“我姑父的事儿先不说了,那曹建军又是什么来头?”
傅秋水说萧将军、曹建军带兵回京,萧将军是这次西部战事的总指挥,那曹将军又是个什么人?
傅皇后回忆了一下,把之前皇帝开战时下的命令重复了一遍:“命蜀省总兵萧策为主将,统领战事,曹健穹、方正卿为副将,从旁策应。”
也就说萧将军是一把手,曹将军是二把手,这次的战功两个人能担大头。
“那方将军呢?”沈雨晴问道。
“他留守蜀省,接任总兵一职。”
萧将军回京了,所以蜀省总兵的位置就空出来了。皇帝直接隔空下令让方正卿接下这个位置,所以他留在那儿主持大局,防止残余的戎人兵马趁机偷袭。
“我听闻这一次三位将军都立了大功,那曹将军更是表现卓越。”傅秋水突然压低了声音,“但是这个人,野心不小。”
沈雨晴心中一动:“难道?”
“恐怕是的。”傅秋水神色莫名。
打了胜仗,按照大晏的习惯,这个时候普天同庆,大致有三种庆祝方式。
一是本年全国赋税减半,举国同庆;二是加开恩科,科举武举一同举行;三是加开大选、小选,甄选秀女、宫女入宫侍奉。
前朝还有大赦天下的选项,不过本朝对这一举措不太感冒,并不认为那些犯事坐牢的有什么放归的必要。所以大晏的大赦天下只是把这群人的牢狱时间减去一部分,然后把他们放出牢房,带去别的地方做苦力。表现好的能再减去一段时间的牢狱之灾,表现不好的就自求多福吧。顺便那些死刑的也有了改过的机会,把死刑变成了终身监-禁、当一被子苦力什么的。
大赦天下不考虑的话,前三个,沈贵妃倒是觉得除了第三个都挺好。
她还吐槽过第三个算什么庆祝方式,分明就是皇帝色心起了要纳美人入宫。不过换位思考的话,对于某些人家来说,确实是好事。
比如小选选宫女,穷苦人家女儿养不起了,要是能送进宫里伺候贵人、还能拿月奉补贴家里。出来之后就像后世去国外渡过金一样,不管是回家嫁人还是去大官小官、富贵人家当教养嬷嬷,都是很好的选择。
毕竟,宫里的规矩是最森严的,也是被外界拿来培养大家闺秀的标准。
而大选,则是满足了某些想要荣华富贵的女子,以及他们背后家族的一项恩典。
去年大选的时候就有些人家扼腕不已,自家的姑娘没够上年纪入宫。这部分人不多,但也不算少。而且去年大选并不是全国性质的大选,只是江南地区的,还有不少其他地区的家族想送女儿入宫。
“但是大选一般在春日,如今时间已过。而且若是有其他地区的女子想要参选,那么就要在京城的大选之前赶来京城。时间上,怕是赶不及。”沈贵妃分析道。
皇后娘娘深以为然:“所以时间要推迟到明年了,或者,推迟到秋日。”
“但秋日有秋闱和秋猎。”去年因为战事,秋猎就没搞,但今年肯定是不会落下的。
至于秋闱......
提到这个,就不得不提一句什么叫秋闱。
秋猎很好理解,秋天打猎。皇家的话是去皇家圈养的猎场进行,里头没什么危险的大型猛兽,打猎也就是意思意思。
而秋闱呢,就要和春闱一起解释了。
所谓秋闱,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因为在金秋八月举行,所以叫做秋闱。春闱则是指明清两朝的京城会试,均在春季举行。
这是正经古代史上的说法,变换到这个架空王朝大晏,就不一样了。
在大晏朝,秋闱是武子科举的时间,春闱是文人科举的时间。而且,指的是在京城的最终考试。就像后世学生们的高考似的,至于前面的小升初、中考之类的,则是各省自己组织,时间和春闱秋闱错开,合理安排就行。
秋日里既要武举,又要秋猎,显然是没空再搞个大选的。虽然今年不是科举的年份,科举三年一次,但很显然,这一次的举国同庆是必然会加开恩科的。
赋税这一点不好说,要看国库是否充盈。如果国库里钱还够多,那么减点赋税就减点,要是不够用,减税基本上就没戏了。
大晏建国以来,全国赋税减半的事情就进行过两次。但是打胜仗之类的,显然不止三次。更多的时候只是意思意思减一个一两成,但这也非常不容易了,总共也没到十次。
“我倒是觉得皇帝会减税,只不过减不了太多。”毕竟才打过仗,花了不少白银置办军饷和兵器战甲。
“能减就好,能让百姓过个好年。”这一点上,傅皇后倒是很赞同。
别看一两成少,对庄稼人来说,只要能减就是天大的好消息。很多人家交完税就没有多少余粮了,剩下的只够自己半饥不饱地熬到下一次收成。这种事情在前朝屡见不鲜,大晏的百姓日子倒是好过了许多,天灾少、庄稼时常丰收,日子越过越好。
如果赋税少了,过年的时候也敢多给家里人买些好东西了。
话题回到大选,既然科举和减税都会落下来,那么这个大选很可能也会加开。只不过今年是别想了,但明天应该会有。
皇帝说曹将军野心不小,想必是他在军中的探子发现了什么。一个已经官职够高的大将军,还能再觊觎点什么?无非是不该觊觎的那些东西。
所以,他很有可能想要把女儿送进宫里来。图谋的自然不是对曹家来说什么没多少用处皇后之位,而是更上一层的,太后之位。
熬死或者弄死皇帝,扶持女儿的儿子上位。不能造反改朝换代,但是让自己外孙当皇帝,还是可以争取一把的。
沈贵妃似笑非笑:“他就那么确定曹小姐能生出儿子来?”
皇后娘娘但笑不语,怎么会不确定呢?曹小姐当年在城外寺庙上香时,见过云游归来的得道高僧。对方给她批命贵不可言。
贵不可言?什么女人能贵不可言?当上皇后都不敢说自己贵不可言,那就只有太后咯。
“太后就没什么想法?”沈贵妃不信。
这家人暗地里打的主意皇帝知道了,还能不告诉太后?
“母后的意思是,且看看这家人能闹腾出什么来。”皇后娘娘老神在在。
批命这事儿确实是个意外,也许那位曹小姐确实有这个命运,但是被穿越的沈雨晴搅局了。皇帝查了很久也没查出人为伪造批命的痕迹,所以只能说明这事儿没猫腻。
至于命格泄露一事,还要感谢沈家二房小姐沈雨荨的夫家了,因为这事儿是清平王妃给太后娘娘告密的。
说来也巧,那天清平王妃去寺庙礼佛,拜访了另一位高僧。那人名声虽然不比批命的那位,但作为常驻寺中的大师,还是很有些声望的。
他与批命高僧关系亲密,禅房也在同一个院子里。清平王妃去拜访他,结果人不在,她被小沙弥迎了进去,沙弥请她先在客房等候,便亲自跑去叫那位大师回来。
王妃在厅中坐了不多时,批命高僧便和曹家母女一起进了院中。许是以为周围没人,便没有多忌讳,交谈的声音不小,被屋里的王妃听了个真切。
之后大师回来了,曹家母女就匆匆告辞,而高僧也回了自己的屋子,自是不知这交谈被人听了去。
清平王妃知道此事事关重大,一回京就匆匆入宫面见太后,把事情说了一遍。
如果曹小姐的批命是“凤命”的话,那她即便传出去也无妨。正常皇帝肯定会把她娶回宫,防止她嫁给别的人,导致别人男人有了“龙命”。但她的批命是说她能做太后,就这很微妙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