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之后,一看皇帝满脸喜意,他提上去的心终于落了下去。
皇帝道:“周晟,你可还记得荣王叔家里那个世子吗?”
周晟一板一眼的答道:“回皇上,臣记得,两个月前被皇上派到临安去了。”
“哈哈哈哈这小子真争气,这才去了多久,就有好消息传来了。”
周晟下意识问:“什么好消息?”
“来,你看看这是什么?”
周晟接过皇帝递过来的那张纸,打开一看,他惊住了,“雷/管?这是成功的配方吗?”
“按照他在折子上所说,已经亲眼见识过照此方做出来的雷/管的威力了。”
周晟面上忍不住的激动,工部研究这个已经好多年了,进展十分缓慢,这相当于直接解决了他们的难题啊!
“天佑我大魏朝,天佑皇上啊!竟然能得此配方,我大魏的国力必将更上一层!”
这话说的皇帝通体舒畅,他道:“你可以将此方拿回去,让工部的工匠们按照此配方研制出来试试。”
“是,臣知道了。”
皇帝又道:“璟卿在折子上还说在临安境内发现了一座石灰石的山,还提出了一个水泥路的想法。只不过要修建这个水泥路,需要铁矿粉。”
璟卿说的就是林昭,李璟是他上了皇家玉牒的正经名字,只是平时不怎么有人他叫这个名罢了。
他把林昭呈上的折子递给了周晟,周晟看完后,皇帝问道:“周爱卿对此怎么看?”
大魏对于铁矿的管制是非常严格的,大部分都是用来做兵器和农具了。如今说修路竟然也要用到这个,皇帝是有些惊讶的。
周晟想了想,道:“按照折子上所写的,这种水泥路修建出来既耐久又承重,关键是还能像镜面一样平坦。细细思量,若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往来运输贸易岂不是更方便了?如此看来,臣觉得可以先试一下。”
“先试一下?此话怎么说?”
“臣认为,不如就让璟大人以临安作为一个试点,先在那修建一条所谓的水泥路试试。只修这一条路,应当用不了多少铁矿粉,皇上何不给他拨一些过去呢?”
“再者,若是修建出来的水泥路不似他说的那般好,咱们也就损失了一些铁矿粉,相比较这份雷/管配方的珍贵,着实算不上什么。但若是修建出来,和他所说的一般无二,那皇上您就可以用这个方法修建我们大魏境内其他道路。”
“若是路通了,来往就方便了许多。那么南边的丝绸运到北方,价格就不至于那么高昂,而运送一些当季的水果还能保持新鲜度。诸如此类确实有很多好处。”
皇帝渐渐被说服,他道:“朕再好好考虑考虑,你先退下吧。”
身为一国皇帝需要考量的事情比较多,他征求过周晟的意见之后,他权衡了一下,做了决定,然后将户部尚书叫去了。
无他,只是因为林昭还在奏折中提到了挖石的钱,站在百姓的角度说的十分动情,皇帝想着他想要的款项也不多,便一并看在雷/管配方上的面子给批了。
将户部尚书叫过来,就是因为这件事。
前些年因为打仗,国库空虚,这几年虽然好些了,但像临安这种情况很常见,朝廷最低的税收标准都交不上来,国库依然不富裕。
想让户部尚书拔毛出钱,着实有些困难。
户部尚书从御书房出来的时候,脸色都是臭的,天天这个那个都张口问他要钱,他管着国库容易吗?
虽说林昭一开始打算的是用朝廷拨的款项给村民们发工钱,但朝廷拨款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账,所以只能先自己垫着。
等到朝廷拨的款项到了,就先存在衙门的账上,后面修路还需要不少钱。
虽然钱款拨的比较慢,但有一个好消息是,皇帝答应给铁矿粉了。
这意味着,只要等铁矿粉到了,就能开始着手做水泥了。
在此之前姜子延准备先开办一个水泥厂,这个水泥厂的位置不能太远,要方便村民们来上工。
最后林昭将其中一个水泥厂的位置定在了距离黑风村外两千米开外的一片荒废场地上。
做水泥不像做□□,东西纯度不够不行。水泥只要材料到位了,直接按照方法顺序做就行。
先做一个水泥厂生产水泥试试,如果效果好的话,就再在别的村子附近再建几个水泥厂。
就近的村子农闲的时候也不用再去城里找活干,直接到附近的水泥厂上工,管饭还发工钱。
不过这次水泥厂招工的事儿林昭没有让里正传话,而是让人写了许多招聘的告示,仿照之前姜子延造纸坊招工一样,张贴出去,有意愿人可自愿前来报名。
不过水泥厂基本都是体力活,所以招的工大部分都是体格健壮的男丁。
关于办厂这方面,姜子延比较有经验,这件事基本上都交给他处理了。林昭偶尔会和他商量一下道路修建规划。修路也是有门道的,要捡着宽大街附近人多的地方经过,还有就是距离目的地尽可能的短。
第157章
此时的工部。
周晟将秘方拿回去之后, 回去给那帮技术工们一看,他们瞬间眼前一亮。
都不管周晟都不管还在不在这,自顾自的讨论起来。
时不时的有人豁然开朗, 说道:“原来这里用量还有顺序是这样的,怪不得老失败,这个步骤不对。”
“还有这里, 老秦你快过来看, 这个管里面也十分玄妙, 你看它是怎么放的……”
……
工部这些技术工们得了这么个东西, 跟个宝贝似的揣着,往常过年的时候都没见他们这么高兴过,最近这几天仿佛天天过大年。
周晟看他们这样子, 都没敢透露水泥的事情。毕竟水泥尚且没做出来, 也没有配方可供他们参考,若是他把林昭在折子中说的那些说给他们听了, 少不得要缠他许久问这问那。
里面有很多东西他也不是清楚,到时候若是问得他哑口无言, 那他这个尚书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这边临安城里的人们知道这个新的县令正在鼓捣一个水泥厂, 一边好奇一边观望。
崔员外倒是没有多问,反而出奇的大方,之前给林昭送银子他没收, 这次他又拿出了一笔银子, 美其名曰是免费资助,用于修建水泥厂。
这下林昭没有推拒,崔员外这个名头找的极好, 眼下衙门实在是太穷了, 到时候修路又是一大笔银子, 到时候关于修路朝廷肯不肯拨款都还不知道。
林昭收了这笔钱,转头就让人登记到了衙门的账上。崔员外对于登记到了谁的账上,他不清楚,但对方收下了他送的钱,他很开心。
临安城里有四家大户人家影响力比较大,除了崔员外家,另外几家便是赵钱孙四家了,家家都富得流油。
林昭一开始上任的时候请他吃酒给他送银钱就有这三家。但因为他拒绝了好几次,后来对方请他再出去吃酒他都没去,惹得对方十分不快。
如今听说林昭弄了个什么水泥厂,一个保持中立,不吭声,另外两个则是持质疑态度。
保持中立的赵老爷挺着个肥颤颤的大肚子,饭桌上一直没怎么说话,但凡开口都是在和稀泥,俨然一个和事佬的形象。说白了就是根墙头草,哪里有风往哪倒。
钱老爷吃了口菜,说道:“孙老弟啊,我听说咱们新来的这个县太爷可是相当不识趣,之前送他那么多好东西,愣是全给我退回来了。”
孙老爷搭话道:“可不是嘛,不光是你,我和老赵送的东西也都被退回来了。”
“那姓崔的呢?我怎么听说前阵子他给县老爷送的钱被收下了?”
“这事我也知道,他送的时候大张旗鼓的,还都是送的现银,直接送到衙门口。不过咱们那位县太爷是说衙门收下了,全部都充公放到了衙门账上,用来做建设用的,不是他自己私吞了。”
钱老爷露出了个嘲讽的笑,“这事谁说的清,他说是放到了衙门的账上,那别人又不知道。谁知道他是不是悄悄挪到了自己账上?”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那钱是姓崔的送的!”孙老爷提醒道。
崔家的生意跟另外三家有不少区域的重合,大家属于彼此竞争关系。
本来四大家是平等的,如今弄得在别人看来,崔员外倒是搭上了县太爷的船,他们关系近了,对于另外三家来说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这事你不提醒我也知道,且看看吧,什么水泥厂,听都没有听过。开不开的起来还不一定呢?”
孙老爷听他话里有话,问道:“这话怎么说?”
钱老爷得意的笑了两声,低声道:“那座正在筹建中的水泥厂占的那块地是我的,不过名义上写的是我侄子的名。”
孙老爷笑了,“高还是你高。等他们开始筹建了,你再拿地契的事说事,保证搅和的他们开不下去。”
赵老爷看他们俩说的话题自己也掺和不进去,索性吃瓜子看戏。等形式明了了他在站队也不迟。
见他们说的差不多了,赵老爷将陪酒的姑娘们招过来,一边揽一个,好不潇洒。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