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穿到明朝考科举 番外完结 (五色龙章)


  先进后进,犹言前辈后辈。野人,谓郊外之民。君子,谓贤士大夫也。程子曰:“先进于礼乐,文质得宜,今反谓之质朴,而以为野人。后进之于礼乐,文过其质,今反谓之彬彬,而以为君子。盖周末文胜,故时人之言如此,不自知其过于文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用之,谓用礼乐。孔子既述时人之言,又自言其如此,盖欲损过以就中也。
  【原文现代文翻译:】
  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章句】
  章句中“先进后进,犹言前辈后辈。”中间的前辈指的是周文王、武王、周公三代,后辈指的是东周末看春秋战国时代。
  朱子语类里说:圣人穷而在下,所用礼乐,固是从周之前辈。若圣人达而在上,所用礼乐,须更有损益,不止从周之前辈。若答颜子为邦之问,则告以四代之礼乐。
  如孔子所言:‘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又云:‘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此皆欲损过就中之意。
  章句的解释和现代人翻译不一样,大体是说孔子觉得春秋战国的礼乐过于繁琐,【文】也就是礼节,胜于【质】也就是君子的本性。所以他宁愿学习使用被当世之人认为粗疏的古礼,以矫正当时礼仪过于繁琐,拘束人性的弊端。
  以下两篇文章都是按章句的解释来写,与现代人的翻译无关。
  【文中费宏写的其实是张居正的程文,也就是会试后出的,指导未来三年文章风向的范文】
  破题:
  圣人于礼乐,述时人之所尚,表己之所从。
  承题:
  盖文弊则宜救之以质也,圣人论礼乐而独从先进也,有以哉。
  起讲:
  想其意盖谓:礼乐贵在得中,而君子务乎实胜。
  破题就是概括章句的原意,承题写出周末【春秋战国】时,繁文缛节过多,风气浮华,应当强调实质以矫正这个问题。圣人自称愿学习前辈礼乐,就是为了引导世风回归质朴实际。
  起讲从孔子言行发出自己的议论:君子需要务实。
  后面部分太长,文中也没写原文,只写了大意,这里就不写了。
  【崔燮写的那篇是归有光文章】
  【破题】
  圣人述时人尚文之敝,而示以用中之极。
  【承题】
  夫天下之势趋于文而不可挽也,夫子先进之示,得非示之以用中之极乎?
  【原题】
  何则?道散于天下,而礼乐其显者也。
  【起讲】
  道之不明而俗之沦胥者久矣。
  【一二比】
  中间有两句:
  其谓之先进者,则文武成康之使也
  其谓之后进者,则黍离以降之后也
  “尚文之敝”是指春秋战国崇尚繁琐礼节,执政者行为僵化,形式大于内容。
  “用中之极”上一章文中解释过,出自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百度来的译文】
  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这篇的前两股点明了先进后进的时间:
  先进指文武成康,也就是文王、武王、周成王【周公辅政】,周康王【成王之子】,西周早期时代;
  后进指【黍离以降之后】,也就是东周或春秋。
  【黍离】是东周大夫伤悼西周王都荒芜写的诗,在《王风》之首。郑笺云:“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周,王城也,谓之东周。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
  后面没有在文里写到古文内容的同样不予解释了。


第95章
  自从那几篇优秀范文张挂出来, 还做了深入解读之后, 崔燮就在校园里小火了一把,真正成了个小名人儿。还有不少人拜读文章后特地来找他, 就为观摩一下能写出那样文章的人是长什么样子的。
  他这两天晚到早归, 中午下了课便直奔教官值房, 走在路上都想拿袖子遮脸。可国学里注重仪表,走路就得好生走, 不然还待拉到绳衍厅痛决去。他又长得出众, 在一众二三十岁的举人监生中,一打眼儿就能看见他, 于是时不时的就会被人围堵住。
  越是那些年长些的, 自恃能做他长辈的监生越是喜欢逗他, 逮着他便问:“小崔案首,能否给我们细讲讲你那篇‘先进于礼乐’的思路?”
  “和衷贤弟,你觉得你与子充贤弟的文章孰优孰劣?”
  “吾等拜读大作之后,深觉后生可畏。惜乎廊下只贴了‘先进于礼乐’一篇, 不知崔贤弟‘天子一位’那篇是怎么写的?可还能复诵授与我等?”
  他在迁安念书时, 林先生就是秀才, 县里的秀才们都是他老师辈,看他的文章都是画圈指点,教他这儿怎么改,那儿怎么改的。谁想进了国子监,这群也都是师长辈的人不仅不给他改文章了,还真情实感地夸他写得多么多么好, 恨不能背下来,甚至照着他的架构和立意写一篇。
  那种酸爽的感觉真是无以言表。
  好在卷子挂三天就能撕下来,这个风潮也总有过去的时候。崔燮靠着这个念头支持,天天回家又撸美人图调整心态,逐渐适应着校红的生活。
  但人红之后的烦恼还不只这些。
  那些问文章的人总有满意离开的时候,借笔记的也只是拿笔记本时客套几句,于他正常的生活打扰的倒不多,最怕的却是那些对他本人感兴趣的。
  那些人摆出一副慈爱长辈的模样,从读书问到他家的家境,从他祖父母问到弟妹,问过京里又问迁安时候是怎么过的,身边有什么人……最后遮遮掩掩地问一句:“贤弟尚未成亲吧,可有婚约在身?”
  问话那些人眼里都冒出蓝光了。崔燮直觉他只要说一声“没有”,马上就能让人套上一身红衣服扛进洞房。
  “这……我家里……”他不知是先编个娃娃亲好,还是说自己八字不宜早娶好。正犹豫着,张斋长竟然过来替他解围,呵斥众人:“崔贤弟的婚事自有他父母做主,他这般年纪,能私自在学里订下吗?便是订了,又岂能当真?你们也都是知书达礼的人,岂有在学斋里逼婚的?”
  说得他们脸色发红,惭愧地散开了。
  崔燮感激不已,等众人走了,给他深深地作揖到地,谢他替自己解围。张斋长含笑扶起他,摆了摆手说:“不必道谢。我倒要替他们向你求个情,望你不要计较今日之事,他们也都是一片父母心,为了自家子女娣姪,不得不赔上脸皮问这些。”
  他叹了口气,苦笑道:“家中小女也将要及笄了,我亦深能明白他们的苦心。”
  如今女孩十五六七就要嫁人,过了二十就不好嫁了,差不多到这年纪,家长就要开始着急了。
  崔燮也颇有同感地说:“可不是,我家幼妹今年也十二了,我正想请女先生教几年,好遣她出嫁呢。斋长可认得什么好先生,能引荐与我吗?”
  张斋长认认真真看了他一眼,答道:“小女在家里也只随便读几本书罢了。好的女先生倒不大好挑,你若有心请,我帮你问问也行,不过可能得等几个月,不要着急。”
  崔燮笑道:“倒也不急。舍妹年纪也不算太大,我还想多留她两年,到时候我若能考中。功名,就能风风光光地聘了她了。”
  张斋长看着他笑道:“不错,做监生妹子总不如做举人、进士的妹子风光。我看你年纪轻轻就能做出如许文章,说不定有大登科连小登科的福气,到时候就有人替你操持此事了。”
  崔燮笑着摇了摇头,似不经意地说:“我现在只想把弟妹好好抚养长大,安顿好他们的终身,别的往后再说吧。”
  三日后,廊下贴的文章被揭掉,特地来参观他的外堂监生也少了。崔燮跟同窗借抄了另几篇被贴出的文章,还老着脸皮听那些夹杂着对他自己文章评论的讲评,听多了也就麻木了——
  听几位不同的前辈分析过他的文章后,他就感觉那篇文章和其他几篇一样,都是别人写的似的。文章处处有伏笔,处处有隐喻,解读得他油然生出种陌生感,按照同窗监生们解释出的意思再读几遍,自己都有了不同的思路和收获。
  这洗脑太厉害了。
  他把那几篇文章都背了下来,画树状图总结出各篇的写作思路和立意,依着不同思路重写了几篇,以拓展自己的思维。
  先生说他的文章长在立论和气势,这点一定要保持下来。论证得周密了,文采能精练上来,文章就能更上一层;若是保持不住最优的长项,跟那些诗词曲赋精通的明朝书生拼文采,肯定是拼不过的。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