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开启了病弱主公路线[三国] 完结+番外 (醉酒花间)
田庄就那么大,其他人家就算有酒也只是自家酿的浊酒,托人出去买又容易暴露,如此严防死守才算控制住。
但是没多久,疾医又来反应说情况不对,他是太医出身,最擅长的除了解毒就是调理,开的药不会没有效果,更不会一个人有效一个人无效。
仔细一查才知道,乖乖喝药的只有他和戏志才两个人,郭奉孝偷偷把他自己的汤药全给倒了。
那就是个只顾快活不顾身体的家伙,想让他老实下来,手段不强硬点根本行不通。
被两个人念叨的郭嘉一路来到郭图暂住的院子,走到门口正想敲门,眼珠子一转又退了回去,他这几天已经将人气的不轻,再折腾下去也没意思,不如换点别的玩法。
这人心里想着,脚下动作也没有停。
不过这次找的不是郭图,而是住在郭图隔壁的苏双和张世平。
*
南阳郡,袁术解散了他的讨孙联盟,放走了失去自由差点自己把自己气死的马日磾,将手下的幕僚和将领介绍给戏志才,大大方方的给了他一个长史的官职,然后扭头就回汝南老家谢罪去了。
他再不回去,大哥肯定更不开心。
袁术这般来去匆匆,麾下幕僚一时半会儿有点搞不清状况,忽然间又空降过来一个长史,还是从来没听过名字的长史,一个二个都很不服气。
他们跟在主公身边多年才得了官职,这人什么来历,凭什么一过来就那么大的官儿?
一郡之中,太守之下便是长史,袁术虽然掌握着整个豫州外加一个南阳郡,但是现在豫州没有豫州牧,豫州各郡县的长官虽说都是他上表朝廷认命甚至直接派自己手下人去担任,但是他身上除了爵位和将军封号,只有南阳太守一职是实打实的。
袁公路亲信的幕僚武将都在南阳,官职自然也落在南阳郡,戏志才刚一过来就和他们平起平坐,可想而知会被他们怎么看不惯。
戏志才出门之前就知道袁术不太靠谱,不然也不会任属下在南阳横征暴敛。
这人是世家子,高高在上惯了,不懂民间疾苦,身边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是他身边的僚属要处理内政公务,不可能对农耕税收一无所知。
身为主公,无灾无难的情况下治理的地方能出现百姓逃难,只有父母官压榨百姓这一种可能。
他知道袁术不太靠谱,但是没想到,这人能这么不靠谱,要不是他们家主公派了个踏实能干的赵云赵子龙跟在他身边,怕是袁术这边一走,他就要因水土不服病逝在南阳了。
袁公路的势力的确够大,问题是,前来投奔的人大部分都是冲着汝南袁氏而来,真正对他忠心的反而没几个,他本人回汝南许多天见不着人影,南阳这边的幕僚属下串好说辞,让一个人消失的有理有据非常容易。
更何况他本来就是个病秧子,身体虚弱又长途跋涉,病重之下无药可医一命呜呼很正常,连理由都不用找了。
戏志才心累不已,刚来到南阳那些天,他和赵云看着分到的奢华宽敞的大宅子,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
郡县公务繁杂,杨弘等人又有意为难,他在这里站稳脚跟着实是废了一番功夫,好在结果不错,不对,应该说,好在他们家子龙将军的拳头够硬,把上门挑衅的几个武将给揍老实了,又发现他不是什么好捏的软柿子,这才渐渐消停下来。
然而这边刚消停下来,那边袁术就从汝南回来了,说是惦记着怕他在这里压不住场面,没敢在汝南多待,祭拜了族人之后立刻就赶了回来。
怎么说也是他们家大哥派来帮他打理内政的帮手,不能和对待自己的属下一样随便。
戏志才:……
他把问题都解决了,这人再回来有什么用,当摆设吗?
新上任的南阳郡长史戏先生更加心累,只得恭恭敬敬将人供起来,除了必要的公务,其余时间是真的不想和这位上官打交道。
不是他对这人有什么偏见,而是袁术处理事情的法子实在太简单太简单,不知民间疾苦,遇到问题只会想当然,身边人说什么就信什么,他甚至怀疑就算身边人告诉他外面的老母鸡比黄金贵他都会相信。
袁家家大业大,世世代代积攒下来的钱财颇为可观,就算他不是嫡长,从小到大也也从来没缺过钱,就算老母鸡真的比黄金还贵,他也一样吃得起。
戏志才没办法,只能在回话的时候慎之又慎,生怕自己那句话说的不对,让他对民间老百姓又多了什么误解。
日头偏西,从中山过来的信使一路畅通无阻进城,没有去太守府,而是去了太守府旁边戏志才和赵云暂住的宅子。
是的,只是暂住,这宅子比他们家主公在中山住的地方都大,就算袁公路非要给他们,他们也不敢要。
信使带了好几封信,其中只有一封是给袁术的,按照原焕的说法就是礼貌性的写几句话问候一下,他给远在南阳的幕僚先生写信,顺带着给便宜弟弟送个信儿,免得那小子难为他的人。
戏志才让人带信使下去休息,拆开布袋拿出里面的绢布,一目十行看完,挑了挑眉有些无奈。
他们家主公真是,他之前只是无意间提到南阳官署的人对他这个外来者不怎么友好,没想到主公这就要给他出气,还有这糯米糍粑,只是一道小食而已,真的能让袁公路喜欢到非要吃到不可?
戏志才对他们家主公的说法持怀疑态度,袁公路自幼锦衣玉食长大,袁氏家大业大什么都不缺,只看他现在过的日子,就知道这是个多难伺候的主儿。
他不觉得有什么东西能让那位喜欢成那样。
不过糯米和黄豆都很好找,这糖浆要废些功夫,却也不是弄不出来,既然主公信誓旦旦,那就让他看看能做出来什么东西。
戏志才吩咐府上的下人准备原材料,注意到绢布末尾的几句叮嘱,又把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确保将内容都记在了脑子里,然后才笑吟吟叠好收起来。
让有余力的百姓多种豆,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劝课农桑本就是大事,秋后正好要决定接下来种什么东西,有空还要去找些经验丰富的老农问问情况。
他出身寒门,儒家典籍对他来说很难触及,《氾胜之书》这样的农书朝廷会鼓励民间传阅,他年少时看过的儒家典籍还没有农书多,对农事不算全无了解。
《氾胜之书》里写过种豆的重要性,只是豆的价格比麦稻等低很多,在五谷之中被称为“下物”,只有贫民百姓才会吃,如果不是产量还行,又能用来养地,百姓其实都不太乐意种豆。
南阳百姓人口不少,能开垦出来的荒地也不多,回头得找典农官好好聊聊才行。
戏志才把自己的信拆完,记下他们家主公的吩咐,然后拿起另外两个布袋出门,准备让人将信给赵云送去之后再亲自把最后一封信给隔壁的袁术。
只是他刚走出书房没两步,袁术自己就找过来了。
袁公路在自己的地盘可以说是飞扬跋扈,来到戏志才跟前才算收敛几分,毕竟是他哥身边的人才,谁的面子都不给也得给他哥面子,“戏先生,听说中山那边送信过来,我大哥可有给我的信?”
说起这个袁术就委屈,他才是大哥的亲弟弟,之前的事情他已经认识到错误,也吃了教训,大哥就算再气,写信的时候也不能把他落下啊。
想他袁公路,堂堂袁氏嫡子,大哥的亲弟弟,怎么说也是大哥在世上最亲近的人,结果隔壁两个人隔三差五都有信送来,就他没有。
大哥就算偏心,也不能偏心成这样啊。
分明以前他才是被偏的那个,现在他巴巴的给大哥送好东西,大哥不说念他的好,给他写封信让他知道大哥在那边过的不错也行啊。
哪里像现在,想知道大哥过的好不好还得从别人口中知道,他这个弟弟当的实在是太失败了。
袁术特意派人盯着城门,一旦有冀州来的信使立刻汇报,来来回回问了那么多次也没见着自己的信,这会儿已经打定主意,如果再没有,他就自己跑中山找人。
左右南阳没有要紧事情,刘表那个怂货知道袁氏家主还在立刻撤兵缩回他那一亩三分地儿去了,兖州的曹操和孙坚也没空找他的麻烦,扬州的陈温向来不掺和中原的争斗,朝廷自顾不暇更不敢对他有意见。
大哥给他派来的这位先生看上去病病歪歪仿佛风一吹就能刮倒,没想到本事还不小,杨弘他们没少在他面前叽叽咕咕打小报告,可见这人手段非凡,不然他手底下那些人早就自己动手把人收拾了,哪儿还会来他面前抱怨。
那些家伙在他面前向来装的一片祥和,别看他平时不怎么管事儿,这些属下一个个的小心思他猜的可准了。
官场和后宅无甚区别,他别的没见过,后宅隐私和世家大族里的明争暗斗却是从小见到大,那些家伙想瞒过他,他们还差点火候。
他不管是不管,如果真的把火烧到他身上,把人拉出去砍了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这位戏先生本事大,南阳在他手里被打理的井井有条,他回来这些天,出门的时候嘀嘀咕咕说他坏话的百姓都少了很多。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